關於肌肥大,也是許多人拿起重量通過痛苦所欲成就的事物。
然而增肌之路道阻且長,以下針對肌肥大簡單探討幾個增肌原則。
這些可能不是一夕強壯的秘訣或神奇課表;
但我們可以利用這些方向來安排自已的訓練內容。
一、機械張力 / 漸進式負荷
可能是訓練最重要也是生理強壯的關鍵。
簡言則是訓練量(重量強度及訓練頻率),
透過足夠強度的重量、次數、組數、訓練頻率安排訓練;
當然循序漸進的規劃才能讓身體在合理的負荷中能夠恢復過來,進而變得更強。
二、代謝壓力
充血腫脹拍照時的好朋友!
即訓練時肌肉的腫脹感,
肌肉在訓練過程中累積的代謝物質(乳酸、氫離子、自由基等)
透過力竭、組間休息恢復不足,大量產生這些代謝產物而對身體發出肌肥大訊號。
三、肌肉損傷
訓練後的微酸微痛戀愛感(!?)
即訓練後肌肉痠痛,透過運動時對肌肉造成微小損傷。
在足夠的休息及營養補充後,肌肉得到修復並比原本更好!
而肌肉損傷在離心訓練(肌肉延長)上可能更加顯著,
專注維持離心時的動作品質;
能預防部分運動傷害且增加肌肉損傷的效果。
四、飲食休眠
訓練的成效發生在恢復之後。
足夠且正確的熱量及蛋白質是修復建構肌肉的材料。
平均分配到各餐的營養素(蛋白質、脂肪、碳水化合物),再加上充足休息;
讓身體能從疲勞中恢復過來,並修復發炎損傷的部分,進而更加強壯。
五、週期化訓練
有計劃的訓練可以在最低風險下得到最大效益。
訓練是科學,不是無止境的痛苦破壞,長時間的高訓練量可能適得其反;
引起受傷、退步、情緒萎靡、成效不彰甚至排斥訓練。
安排一個對自己可行的週期,高低訓練量、肌力及肌肥大、動作執行次數等;
或是初學者從解剖適應期開始、競技專項穿插爆發力訓練;
有計畫的安排能夠用較低投資獲取較大效益。
六、計畫具有可行性
再完美無瑕的計畫,無法執行也是空談。
根據自己的生活模式、可用時間、運動能力等,安排可行的計畫。
能夠執行且維持的訓練,才有足夠強大的效果。
有器材當然很好,但居家也可以安排不同難度的徒手訓練;
如無法挪出時間,洗澡前的20分鐘也可以是訓練的開始。
總之在低傷害風險的情況下,符合原則且可執行度高的計畫;
是邁向生理強壯卓越的法則,也是訓練所追求的事物。
健康且強壯,並自我突破。
PS、運動一定有風險,每人身體有奇有怪,訓練前請先詳問優秀教練群。
By 潘K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