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說個人結論:喝啊!
1、因為好喝爽啊!(X)
因為熱量及營養的總分配更重要啊!(O)
2、因為不喝對不起台灣之光啊!(X)
因為與其長期挑戰意志力突然暴走,不如在允許範圍內調整飲食!(O)
看得出來以上比較在意的是:
一、營養素的攝取(除了澱粉脂肪蛋白質外還有纖維質、維生素、礦物質、植化素等)
二、不要用長期嚴苛的管制飲食來挑戰意志力(長期挑戰意志力幾乎不可行)
時下關於減重減脂可說是不退流行的潮流話題,
然而在三分練七分吃的觀念下常造成:
過度嚴苛管制飲食;簡直專注完美、近乎苛求(我不是業配車子)
如果是重度飲料需求者,與其斷絕飲料;
從減糖或減量開始,可能會是更好的選擇。
一次性的長時間剝奪喜好會消磨太多意志力並產出痛苦;
(就像本來媽媽一天給一百元零用錢,突然都不給了,想想好痛苦!)
(?)
比喻有點爛。
總之想改變習慣除了改變大腦慣性迴路:
大腦受到提示(想吃甜食)→慣性行為(買mister donut 蜜糖波堤吃)→大腦得到獎勵(吃甜食好爽)
.....透漏我喜歡的口味了。
不然減量減次的逐漸改進,會是比較簡單且長久維持的方式;
大刀闊斧的快速改變太辛苦,
把意志力留給人生其他更重要的事吧!
除此之外,營養攝取的不可取代也是關鍵;
多攝取天然的食物比再製的食物更好,
像是同樣的蛋白質量下,高蛋白飲品有蛋白質;
而牛肉除了蛋白質外還有較高量的鐵質、維生素B等。
營養補劑有維生素及礦物質;
而蔬菜額外還有纖維質、植物化學素(幾乎無可取代)
足夠的營養能使體內生理運作順利、穩定平衡賀爾蒙等。
倒不是說補給品無用(我個人也喜歡補給品輔助)
但補給品應該扮演輔助、加強或特殊情況的角色。
總之,對食物做二分法本身就是個謬誤。
我相信多數人的營養觀念其實已經足夠分辨食物優劣;
然而無論是訓練或是飲食,
大多時候只有適合與否或是劑量增減而非對與錯。
PS、千萬不要看完後因此天天怒喝珍奶XD
PS、運動一定有風險,每人身體有奇有怪,訓練前請先詳問優秀教練群。
By潘KK